网络舆情心得体会5篇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在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以及手机短信等媒体的同时,也学会去扩展自己的多媒体容量,人类通过网络改变着自己的传播环境与传播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舆情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5篇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篇1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在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以及手机短信等媒体的同时,也学会去扩展自己的多媒体容量,人类通过网络改变着自己的传播环境与传播手段,并将其命名为“后网络时代”。新闻媒介在这样的时代下必须学会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成为后网络时代的中坚力量,国内的新闻舆论在进行正面引导的同时却忽略了被引导对象受众的心理形式,没有正确对待客观规律,从而出现了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本文首先对新闻舆论引导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说明新闻媒介的引导作用;其次,说明新闻舆论引导产生存在何种偏差;最后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总结几条对策与方法。

一、新闻舆论的现状以及媒介的引导作用

(一)新闻舆论的现状。在后网络时代,微博等大型网络平台的产生,人们每天都会接触海量的信息,往往在几分钟的时间内,人们便会对某个热点产生共鸣,在网络上对其进行大量的转发与评论,在人类生活圈中引发一个不小的动荡。其次是新闻舆论的主体,即受众。世界在不断地发展,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总是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冲击,造成一种吸收信息的过量,但是人们却不能辩证地去看待这些信息,把自己的假想当做真实对信息进行理解并传播,一方面增强了人类的自主意识,而另一方面也使人类迷失于舆论中无法自拔。最后是舆论的客体,即自然态事件与媒介事件。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人们,任何事情都与媒介息息相关,舆论的产生与走向离不开新闻媒介的引导,新闻媒介对舆论具有双重影响,可能成为推动力,也有可能是思维绊脚石。

(二)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第一,舆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正面功能,可将人们的意见进行整合,发现当前社会大众们关注的热点,展现其对政治与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有副作用。信息大爆炸的来临,人们不想去确认信息的真实性,甚至开始追求哗众取宠的信息,甚至对其产生了冷漠的情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第二,新闻媒介的舆论作用,面向大众的新闻媒介成为从上而下传播信息的渠道,所以必须承担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对大众进行讲解与说服。第三,是受众对新闻舆论的心理期待,新闻媒体占有公众大量的业余时间,大众对新闻媒体具有依赖性,甚至有些迷信新闻媒介。

二、新闻舆论引导存在的偏差

国内的新闻的宣传效果没有国外成功,主要是因为存在着一些偏差。例如国内的新闻在进行宣传的时候不注重从公众自身考虑,新闻内容脱离实际,公众们对新闻信息缺乏信任感;硬性地进行宣传引导,社会大众们对新闻的接受是有条件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新闻媒介应该协助性地引导而不是去硬性要求,若把握不好力度,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典型报道的虚无化,中国现在对典型的宣传十分模式化,过去的雷锋是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是大家学习的榜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更加活跃、更具有选择性,对于主流媒体宣传的典型形象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其真实性有了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是媒体失语与受众知情权的反差,在中国传统机制下的新闻媒介并没有发挥其及时反映舆论并对其进行引导的职能。后网络时代,网络平台的发展使许多信息得到传播,但是主流媒体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失语现象使得社会向着不信任的动荡方向发展,这正是由于新闻媒介未能及时向公众传播真实、权威的信息。

三、新闻舆论引导偏差的应对方法

首先,在进行新闻宣传时要以社会大众为主体,一方面要将事实表达清楚,另一方面要接受质疑,及时进行解答,努力做到切近群众,抓住群众们的关注点,并注重社会大众心理的多元性;其次,新闻舆论引导需要做到及时有效。要想舆论具有良性发展,公开信息直面问题,特别是在灾难面前,新闻媒介更应该第一时间将舆论导向正确的方向;再次,学会掌握适度原则,重视新闻内容的妥帖,不要给社会大众造成太大的压力,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平台的发展势不可挡,新兴媒介也开始大显身手,网络成为新闻舆论的最大发源地,必须要提高公信力,进行适度地控制与引导。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篇2

4月中旬,莲都区教育系统干部“舆情应对”培训的春风把我送进了宁波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听着这一位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们的讲座,令人身心愉悦,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但是当我听完朱鸣鸿老师的讲座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新闻媒体和舆论的负面报道,要与媒体上层和记者直接沟通,不要公开对抗,不要使记者难堪气氛,适可而止的淡化社会影响。对待那些不友好的记者应耐心对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通过听朱老师的讲座我还了解了如何应对舆论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应当注重互动,开辟多种渠道并和网民进行沟通。有时候通过沟通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同时要树立大局意识,多部门联动,做功与唱功要同时进行。如果真的有突发事件发生,要沉着、冷静的去处理,对事件保持沉默,封堵,删除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敢于坦诚的面对事件。

通过这一个星期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新媒介”素养和技能,适应了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还要学习沟通技巧,学会和公众、媒体打交道,在信息公开、突发事件应对、与媒体沟通等方面,善于利用新媒体“发声”,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篇3

【摘要】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的优势同网络媒体的强势相对接,同时发挥传统舆论和网络舆论的各自所长。本文旨在从两者的概念、差异性比较及其互动互融等入手探索其相互融合、互动的新的传播模式,以更好地实现其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

【关键词】传统舆论 网络舆论 舆论引导 互动互融

大众传媒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功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某种行为公诸于世,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从而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舆论正是这样一种经由大众传媒引导而产生的一种规范和标准。在当下的一种全新的舆论环境中,面对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载体,尤其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对接和整合,对于我们实现好舆论引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舆论同网络舆论的差异

本文所指的传统舆论主要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上的舆论为主,网络舆论也主要是以网络上的各种意见的表达和舆论的汇成为主。笔者认为传统舆论具有以下特点:

(一)权威性。传统舆论根植于传统媒体,由于传统媒体大多是把关作用较为凸显,所以相对来说审核严格,而且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权威性。

(二)滞后性。由于大众媒体在新闻的制作和获取上同网络媒体相比会有一些天然的不足或是短板。新闻资源的获取存在渠道单一、受众相对较少等缺陷,在新闻的制作和播出上,由于制作相对复杂和审核严格,因此时效性上相对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对应的网络舆论的特点也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自发性。网络媒体由于信息发布的门槛较低,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也就决定舆论的形成上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的特点,但是其把关作用较弱,在权威性上必有所欠缺。

(二)群众性。网络的生存一方面需要依靠广告商的赞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点击量的获取来实现自负盈亏。而且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把关原则有所弱化,所以其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性。

(三)时效性。由于网民的数量众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新闻线索的来源,而且可以及时、直接地发布。审核的便利性和发布的低门槛等都决定了网络舆论的形成具有传统舆论所无法比拟的时效性。

二、传统舆论与网络舆论的互动互融

在当前的一种全新舆论环境中,由于受众迫于自己的视野和精力有限,所以他们需要在网络所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去找寻自己感兴趣或者与自己相关的新闻,但是由于网络所存在的一些固有的缺陷和弱点,比如说便捷、快速的信息发布平台决定了其把关人作用的减弱,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虚假或者不实的新闻报道,这时候就需要相对权威的传统媒体来进行佐证或者反驳,以此来形成一种互动。应如何整合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力量,如何面对多元化传播渠道积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呢?

最为关键的是,两者需形成合力,而在形成合力的同时又要注重吸收各自所长,以此实现取长补短。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它是各类新闻信息广泛快速传播的有效载体,是各类新闻信息的整合器和放大器,而传统媒体更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具体做法是,政府部门加强对于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论坛社区的扶持和指导协调力度,支持重点新闻网站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成权威的互联网上宣传渠道,同时,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使新闻网站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在关键时候引导网络舆论,发出权威的声音。此外,还必须加强对主流媒体的建设和新兴媒体的建设,从社会舆论结构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趋势,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增强重点新闻网站论坛正面声音的说话力度、速度和可信度,提高其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

三、以“杭州五七飙车”案为例的分析

2009年5月7日晚8时许,浙大学生谭卓在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被胡斌所驾驶的改装三菱跑车撞飞,后经急救,不治身亡。有目击者声称,谭卓被撞出大约5米高后再重重摔在20米以外的地方,可能为当场死亡。同日,肇事者胡斌被刑事拘留,但有网友发现肇事者QQ还在进行更新,因此质疑肇事者是否被及时拘捕。5月8日,杭州交警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及“当时车速在70码”。

由于肇事双方身份的特殊性(肇事者的“富二代”背景身份以及受害者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生),警方言论一出立即引起了广大群众和网民的极大不满,并由此在网络上产生了广泛的激烈的讨论,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在天涯社区、猫扑网站等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此言论的讨论和认证贴,讨论的人数众多,跟帖达到了上百页,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也开始大量报道和评述此次事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压力下,同日,杭州警方承诺将秉公办理此案。5月11日,杭州警方承认肇事者存在违法超速行为。5月14日,杭州飙车案事故鉴定完成,专家称“车速肯定不是70码”。杭州市公安局当日向媒体发布交通肇事案鉴定报告,认定事故车在事发路段的行车时速在84.1公里到101.2公里之间。5月15日,杭州警方以交通肇事罪向检察院提请批捕,并认定本次事故由胡斌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受害者谭卓家属与肇事方已经达成协议获赔113万元。随后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57”交通肇事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胡斌有期徒刑三年。

近年来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记戴52万元名表”、“躲猫猫事件”、“史上最牛的中部地区处级官员别墅群”、“史上最牛的官员语录”、“史上最牛公章”等几乎都是依靠网络舆论的关注,并配合传统媒体的舆论形成互动,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或者说是社会压力,从而使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和处理。

结语

对于舆论的作用,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舆论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具有重大影响。随着当前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必然会有一段共存期。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从传统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差异性比较中找出一条适中而且合理的舆论引导方法,使得各类媒体能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从而有效肩负起其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5

②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0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篇4

9月29日,参加黔西南州政法委组织的政法宣传与舆情引导能力提升培训,训期为一天。培训专家有贵州日报、贵州法制报、州政法委、州公安局相关领导。现将一天的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新媒体发展带动政法工作前进。随着微信、微博的普及,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媒体,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传统媒体占垄断地位的时代远去了,每个人都可以生产信息、传播信息,传递方式也更加方便和快捷。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政法工作人员需要转变观念、主动介入,学会使用、善于运用新媒体,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

二、新媒体对政法舆论助推作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政法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网络暴力”在未来将会长期存在。

三、政法工作人员要提高甄别舆论能力。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首先要提高使用者的新媒体素养,了解新媒体应用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新媒体快速、便捷、海量的特性搜索信息,了解舆情。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中深层次意义,利用新媒体参与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此外,要在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

通过一天的培训,提高了我对“新媒介”素养和技能的认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学习沟通技巧,学会和媒体打交道,在突发事件应对、与媒体沟通等方面,善于利用新媒体“发声”,树立政法工作人员诚信、亲民、高效、廉洁等良好形象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篇5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网络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网络舆情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重视它,管理它,掌控它,否则就会失去主动权。网络舆情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民式、开放式媒体,有其产生、发展、壮大的内在规律。如何发挥好它的作用,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减少社会矛盾、了解民意诉求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会舆论格局的影响日益深入,已经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群众表达诉求的新平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提高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断高涨,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表达诉求。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通过网络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特别是对涉及税收工作的事件及其舆论及时作出回应,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释惑、解忧,从而有效疏导纳税人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管理能力,主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税收工作有序推进,从而不断增强提高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的自觉性。

一是做好网上接访,着力提高网上科学执政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网络舆情,特别对于涉税网络舆情,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发展,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媒体,确保网络舆情管理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三是创新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机制。要善于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力量,明确工作责任,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发布机制,善于抓住关键时机,及时公开信息,不断壮大网络主流舆论,提升涉税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四是加强网络涉税舆情日常监测,重点监测和搜集本地区范围内与税务部门工作有关的各类舆情信息,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有针对性地做好网络舆论应对工作。

三、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的利用研究借以提高决策水平

网络已成为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了解不同阶层民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才能加大把不同阶层群众的诉求转化为决策的力度,才能保证各项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时,要主动利用网络听取人民群众的建议和呼声,最大限度地寻求民意的认同,将除涉及保密规定以外的所有政府信息公开,并在对话和协商中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消除网民的误解和隔阂。但与此同时,也应警惕网络民意的局限性,网络不能取代实地调查研究,更不能替代政策研究和战略思考,对网络中所表达的民意,需要具备一双“慧眼”区分良莠,加以慎重的判别和选择。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的利用研究,辩证看待和重视这一新生事物对当前税收工作的影响力,正确把握网络舆情内在规律,进而推动工作的科学发展。

四、做好敏感政策领域的舆情预案,缓冲网络舆情压力

针对网络舆情在发生机制上的突发性、传播途径上的扩散性、后果控制上的难控性等特点,对一些敏感度较高的政策领域,在制定这些相应政策时,应当按照其脆弱性和敏感度,做好敏感度较高的政策领域受网络舆情冲击的相应预案。与此同时,在这些政策出台前要有意识地引导公众,在一些政策调整上,可适当预设一些议题,引导网民多从需求角度认识问题,以达到预先缓冲网络舆情的压力。

推荐访问:舆情 心得体会 网络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500字 学校网络舆情心得体会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200字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300字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800字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学生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500字范文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200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1000字 网络舆情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