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发言提纲5篇(2023年)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发言提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新时代青年需要掌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发言提纲5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发言提纲5篇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发言提纲篇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新时代青年需要掌握的本领很多,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

  坚定信念——

  科学理论掌握的深度决定着青年政治领悟的高度、理想信仰的韧度、思维视野的广度。

  学原理、读原著是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有效的方式。它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训练思维方式,还能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初学者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在与青年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没有窍门,就是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系庞大、逻辑严谨,要遵循科学的阅读顺序。比如,读《资本论》,就要从读《共产党宣言》入手。这样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理解精神实质、掌握内涵精髓。

  同时,“还要把当年的历史熟悉一下,甚至是写那一段时间的名著也要看一下”,并重视原著前后的序、跋以及书页下面和书后附录的注释,还有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通信内容,等等。

  矢志踔厉奋发——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牢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新时代,要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深入体察个人的、民族的、国家的精神和命运结合起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观察时代、理解时代、把握时代,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名义书写青春华章。

  心怀国之大者——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党情国情是我们党制定决策路线的基本出发点。新时代青年只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才能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把现实国情摸实吃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真正练就过硬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座谈时强调:“希望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学点历史,多了解点国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早日成才。”新时代青年参加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要勇于面对问题、善于抓住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学会按照客观规律解决问题;要通过“有字之书”学好理论知识,利用“无字之书”增长实践经验,在学习与实践的循环互动中实现理论智慧和实践本领的同步增长,不断将知识更新“势能”转化为创新实践“动能”。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有系统、有重点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形势政策,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发言提纲篇2

  对照“四面镜子” 涵养浩然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体党员提出了明确的党性修养要求,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体现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体现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状态。涵养浩然正气,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迈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理论理想为基、以党章党纪为尺、以民心民声为本、以先辈先进为形,对照“四面镜子”,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对照理论理想,确立浩然正气的思想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首先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党强大战斗力的源泉。涵养浩然正气,要求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因富贵而动摇、节操不因贫困而改变、意志不因威武而屈服。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审视自己的思想、检点自己的行为。党员干部要全面贯通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勤学善思中为涵养浩然正气保持理论上的清醒,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的灯塔,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将个人的追求和工作实践融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崇高追求中涵养浩然正气,保持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

  对照党章党纪,确立浩然正气的规矩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养成,一靠“慎独慎微”的内在约束,二靠“对照党章”的时刻检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规定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是党员干部强化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的总章程,是党员干部“慎独慎微”的总依据;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党内法规,是对党内生活、党员行为和各项工作的具体规定,是党员干部检点言行的具体参照。因此,共产党人涵养浩然正气,要以党章为标准,遵守党纪党规,强化责任担当,加强严格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保持定力、毫不动摇,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对照民心民声,确立浩然正气的权力使用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体现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切情怀。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利,始终将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来自人民,并服务于人民;应该做到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要做到公权为民,就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满足群众根本利益,代表群众共同意志。一要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共产党人一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二要多为民办实事。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时时处处“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急”,时时处处对照民心民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树立优良作风,真正接地气、察实情、谋实策。三要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党员干部只有保持从民心民声出发做事的清廉作风,无愧初心使命,定能在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中赢得人民的好口碑。

  对照先辈先进,确立浩然正气的人格标准

  党的百余年历史上的先辈先进榜样,是共产党人的形象标杆,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涵养浩然正气提供了人格标准。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无数的拥有浩然正气的先辈先进。他们是为了民族前途而奋斗一生、鞠躬尽瘁的领袖,他们是在腥风血雨中浴血奋战、舍生取义的先烈,他们是为了国家富强而艰苦求索、无私奉献的楷模,他们是怀抱社会理想、肩负时代使命而默默付出、孜孜以求的先进。他们或站位高远,或立足本职,都以“无我”的境界做出了不朽的业绩。在山西这块革命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上,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胸怀崇高理想,为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人格标准;他们的崇高境界,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人格标杆。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发言提纲篇3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的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系统性、艰巨性可以进一步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正确性。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的伟大实践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思想观念的领导。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坚持理论创新并且使得创新理论成为全党全国的广泛共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纳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从而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格局。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战略规划的领导。生态文明战略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开展了三个层面的规划:一是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二是生态文明空间布局的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这些规划或者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或者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内容。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项规划。中央和地方就主体功能区划分、生态红线划定、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形成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形成了专项规划层面的协同效应。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重大工程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解难题。党领导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重点实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党对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领导。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我们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追求高质量发展,逐步走上了“绿色且经济”“循环且经济”“低碳且经济”的道路。没有党的坚强领导,经济发展方式就不可能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发展、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把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作为重点;2015年下半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全部都是体制改革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起来了。我国首创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一系列极富中国特色的制度,并且已经有效发挥作用。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领导。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力度最大、制度体系最完整、制度绩效最显著的10年。2018年宪法修订,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更高的法律地位。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跨行政区域联合防治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还就政府、企业公开环境信息与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作出了系统规定,法律条文也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被誉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了7部法律,修改了17部法律。另外,在生态文明领域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组织保障的领导。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有组织保障。一是党的领导体制设置。如2013年中央设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上升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地方各级党委也设置了相应的组织。由此决定了凡是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事项必须上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决策的机制。二是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中央印发的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把涉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责,由原来分属七八个部门调整为一个部门。三是党对“三重一大”的领导。各级党委会议事规则明确规定,凡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项都要由党委会决策。这就从制度上保障了党的领导。四是党对干部和人才的领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持久性硬仗,我们建设了一支生态文明建设铁军。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发言提纲篇4

  坚持系统观念、学会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这一“子系统”纳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一“大系统”之中;生态文明建设又是由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等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必须考虑生态文明这个“大系统”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发挥系统整体效能的最大化。我们坚持“条”与“条”的统筹兼顾,做到工业化与绿色化、低碳化的统筹,做到治山和治水、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的统筹,做到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的统筹,做到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统筹。我们坚持“块”与“块”的统筹兼顾,做到山上山下、岸上水里、地表地下、流域上下游的统筹,做到陆海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整体和局部的统筹,在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生态带的统筹中做到抓关键带全面。我们坚持“条”与“块”的统筹,建立了“以块为主,以条促块”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做到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分离。这些观念层面、思维层面、方法层面上的经验都是弥足珍贵的。

  守住生态文明建设定力,弘扬“接力棒”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长期的接力战斗,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生态省建设,就是“接力棒”的传递。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诗画浙江,这些表述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主线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坚持生态文明内涵迭代升级。正因如此,浙江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三是“功成不必在我”。生态文明建设往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此,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战斗意志。

  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要强调的是党的全面领导,并不是党包揽一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原则,政府要承担起作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的责任;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让企业在用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海权、碳排放权的市场化配置中发挥作用;必须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让社会组织和公众承担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监督的责任。

  加强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实现激励与约束并举。必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查处了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督察和问责就是要通过激励和约束并举的奖惩机制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张力。通过监督和问责,彰显的是共产党人严于律己、敢于碰硬的作风。生态文明建设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发言提纲篇5

  “三个务必”: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的座右铭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及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进行深刻分析,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明确提出“三个务必”,既是对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党在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的新要求。“三个务必”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本色,彰显了我们党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展现了在新时代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战略自觉,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时刻牢记的座右铭。

  “三个务必”是衡量共产党员身份的重要标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千千万万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对于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胸怀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面对错误思想和行为时,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在强敌和压力面前,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敢于较量、敢于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个务必”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是衡量共产党员身份的重要标尺。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根本保证。正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胸怀崇高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与支持,才赢得了革命的成功。正是共产党人面对党内外错误思想行为,敢于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才能破解“历史周期率”,永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面对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和凶恶敌人,共产党人勇于斗争、敢于斗争,保持了党的团结统一和坚强有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于实现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西方国家反华势力的封锁围堵制裁,面对着党内影响制约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各种因素,我们只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确保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纯洁性。

  “三个务必”是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行动指南。党带领人民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又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出发。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人民满怀信心,新的目标任务极其宏伟却又极为艰巨,特别是党内仍然存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仍然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全党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进京赶考”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今天,在我们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又迈上新的“赶考”之路,并且提出“三个务必”,为我们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个务必”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法宝。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继承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越是接近胜利,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慎终如始,不断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自觉,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不断扬弃自我、超越自我,胜不骄、败不馁,苦干实干,让过往的辉煌成绩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从成功走向伟大、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

  总之,“三个务必”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的根本宗旨、坚守的优良作风和发扬的革命精神。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人的根本要求,“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实现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保障,“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实现初心使命的重要方法。“三个务必”从思想内涵到实践路径相互贯通、相得益彰,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性,既是对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谆谆告诫,也是对共产党人的自警自励和巨大鞭策,更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终身必修课,是任何条件下共产党人都要时刻牢记的座右铭。我们要坚定地践行“三个务必”,就要正确认识其深刻内涵、重大创新和时代意蕴,就要将其融入血液、铸入灵魂,转化为不忘初心、一心为民,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面对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实际行动,就要不断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新考卷。

推荐访问:二十 提纲 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