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五篇

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5篇

第1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

讨论: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角度分析“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根治这一教育弊病

(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换言之,社会发展的宏观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它们之间互动所构成的历史发展进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此外,像科学技术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城市化等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主要讨论对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几个因素,因为宏观的社会因素往往也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因素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其层次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教育活动所要传授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这些观念、观点、规范的选择和安排直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也就是说,传授这些内容是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内容的确定就受到目的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自身是一个系统,它是可以分解的,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层次化、系列化的过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有一个层次化、系列化的过程。目的的层次化以及相应的内容的层次化是由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教育对象自身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阶段性主要是从纵向上讲,由于受到教育对象发展水平和社会实践范围的制约,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现随着年龄而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实施的教育内容就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而又相互衔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朱熹说过:“小心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所学之事之所以”,“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这里涉及到道德教育的序列化问题。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安排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于是就出现了“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现象。

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是说教育对象总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与阶段性针对教育对象的内在特征不同,层次性主要是从外在特征而言的。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进行教育的具体目的便有所不同,相应的教育内容也应有所不区别和侧重。

2、对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理念及规范可教性的理解

这种理解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难度和容量的确有密切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毫无疑问有认知性的教育成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形式中的“教授的存在是合理的、必要的。但也存在大量的非认识性的思想、政治、道德知识,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智慧,来自于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能在将受教育者个体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道德实践的策略传授,离开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在具体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就必须考虑哪些内容可以“教授”的或认知学习的方式进行传授,哪些内容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去解决。

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过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认识教育的做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逻辑推演和论证成为内容的重点。在继续坚持必要的认知教育的做法的同时,安排受教育者更多的思想道德情感体验和政治、道德策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个重点。现在特别强调通过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建设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教育载体都注重受教育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内容并履行相应的思想道德义务。显然,人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在承担责任中形成责任感,在诚信的生活中才能形成诚信的品质。

3、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观,过程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处理方式或呈现形式上。如果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解为向受教育者灌输某种观念、观点、规范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能就表现为一种教条或教条的呈现方式;而如果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解为受教育者在教育者在思想道德价值引导下的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只是一种思想道德价值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待操作和开发的价值学习的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思想道德价值引导的内容,价值引导不能离开教育对象的主体建构的可能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都不能不从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实际、心理特点等前提出发。

4、偶发因素

除了一些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制约着教育内容的安排。一种是群体性的,如: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大批工人下岗,工人因为生活无着落,到政府静坐,对他们除了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外,就应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另一种情况是个体性的,如:因为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及一些意外事件等所导致的思想情绪的激烈变化,这就需要对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由于偶发事件本身具有不可控的性质,这一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

(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实施教育内容时,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使教育内容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整体性原则是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以及教育对象思想的复杂性所要求的。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广泛地适合对所有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必须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协助作用的有机整体。同时,教育对象的思想往往是复杂多变,任何一个教育要素都不能教育对象思想的全部,都难以解决复杂的思想问题。要很好地解决复杂的思想问题,全面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运用多种内容要素,发挥“合力”作用,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以整体的形态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是由各个局部要素组成的,但并不等于这些要素的机械相加。各个要素通过合理的排列组合方式,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这些要素本身功能的机械相加的总和。换言之,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整体功能的不是组成系统的具体要素,而是系统的结构,即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结构越合理,内容系统产生的效益越大,整体功能就越优化。因此,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着眼于哪些要素是符合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教育内容要素结构合理。只有这样教育内容才能较好地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发挥最大的作用。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在确定实施教育内容时,必须充分注意教育内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可以分两层来看:

第一层,是要注意教育内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关联系和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各环境因素进行着不断的交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正是通过与其所处的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在多方面,如内容要素既要受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制约,又受社会性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受到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必须与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相协调,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明确的针对性;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者来实施;教育内容的实施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等。只有注意使教育内容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联系、协同作用,才能将其有效地传授给受教育者,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第二层,是要注意教育内容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如果说内容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外部条件,那么,内容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则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部根据。在内容系统中,没有绝对孤立的“纯粹”要素,一切要素都互为中介,通过协同配合而连成一体。

相关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处理好内容系统与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关系,而且要从内容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去探求内容整体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要注意多方面要素的互相衔接、合理组合,确定每项内容所占的地位以及要素间发生相互配合的具体形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内容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功能。

3、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时,要注意到它的层次性;在进行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要素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同时它们又各自由一些具体要素组成;这些具体要素有的又包括更小的要素。这种体现内容及其要素的领属关系、从属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层次性。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层次,对于发挥内容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中,每个层次的要素都有从系统中分解出来的目标。即使是同一层次的要素之间的功能联系,通过权衡来确定每个要素应担负的使命。让高层次的内容要素适应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高层次的思想问题;让中间层次的内容要素适应中间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中间层次的思想问题;让低层次的内容要素适应低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低层次的思想问题。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收到更好看效果。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层次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的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计划起来,使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有所提高。例如,对先进分子应以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主,对于一般群众应以共同理想教育为主,对于不热爱本职工作的人,应以职业理想教育为主,对于悲观厌世的人则应以生活理想教育为主。这样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教育内容上的表现,就是教育内容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运动,掌握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从实际出发,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与教育对象的层次保持动态的联系。

4、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内容和每一项内容的实施,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本身都有明确的目的。在内容系统中,不允许存在没有明确目的的要素,如果渗入某些没有明确目的的要素,系统就会产生内耗,降低可靠性,影响育人目标的实现。内容系统各组成要素都有自己明确的目的,不等于内容系统有多个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全面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各要素的目标都是这个目的的展开或具体体现,都必须与这个目的相一致。

目的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正确把握教育内容系统的目标,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一致;同时又要善于把内容系统的目的分解到各个要素上去,使每个要素的目标都能与具体的工作、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内容系统的目标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从而使教育对象逐步实现各个层次的目标,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总目标。

重点要素原则

重点要素原则是指在确定教育内容时,把作用相对较大的要素放在主要位置上,把作用相对较小的要素放在次要位置上,从而突出重点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要素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因此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没的,必须善于突出重点要素。

确定重点要素的方法有:第一,要依据社会历史条件来确定。社会历史条件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会发生变化,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应有所不同。第二,要依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来确定。由于各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各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点就有所区别。第三,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状况来确定。第四,要依据某个时期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倾向来确定。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普遍性的思想问题就应该是重点,只有围绕着解决思想问题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达到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总之,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必须经过综合论证,既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差别,又要考虑同其他相关要素相协调;既能使重点要素的选择合情合理,兼顾全局,又能使整个内容系统发挥出最好的社会效益。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受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既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为客观依据,又要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为现实依据。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在规定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广泛的。这些多方面内容按照特定的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理论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现在一般认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

(一)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

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它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三观”,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价值理念支撑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

1、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观点,它是人们对世界的本质、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生存价值等一系列基本观点的总和。世界观决定了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本质问题探索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因此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A、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想问题办事情能从客观存在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迷信、不盲从;能注意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防止绝对化和片面化;能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

进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放的实践中,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践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要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这一根本原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和斗争,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永远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2、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主要解决“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等问题。人生观具有历史性。共产主义人生观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的最高目的的人生观,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人生观。一方面它是人生发展道路和方向的指针,决定着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指导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巨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它是人们道德品质修养的思想基础,决定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倾向,制约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人生观教育主要包括人生理想教育、人生目的教育、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教育等到内容。

A、人生理想教育

人生理想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引导人们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帮助人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要注意层次性,要把共产主义理想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激励人们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要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为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要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人们从现实出发,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积极创造条件。

B、人生目的教育

人生目的教育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引导人们明确人生目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具体来说,就是要教育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个人服从集体、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思想行为准则,划清个人利益与自私自利的界限,自觉抵制和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敢于同一切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言行作斗争;要引导人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甘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走群众路线。

C、人生价值教育

人生价值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为社会尽责,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包括:第一是进行人生价值目标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目标,坚持责任和权利、义务和权利的统一。第二是人生价值评价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第三是人生社会责任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热切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之中,对社会和人民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D、人生态度教育

人生态度是人们对人生问题所持有的较为稳定的评价和倾向,它由认识、情感和倾向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进行人生态度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选择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正确人生道路,把正确的人生观念转化为积极的人生实践。教育和引导人们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去对待人生,始终保持坚定的生活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志,经得起苦乐、成败、荣辱以至生死的考验,自觉地在艰苦奋斗中磨炼自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调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情况与效果

(二)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内容

政治观是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关系和政治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政治观是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看法。政治教育是起导向作用的内容,从根本上决定和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其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起指导和支配作用;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包括:

1、基本国情教育

基本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基本国情教育包括自然国情教育、历史国情教育、现实国情教育和比较国情教育等方面。基本国情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在政治观教育的内容体系中,基本国情处于基础层次,党的基本路线则属于深层次的教育内容。

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引导人们认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引导人们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还要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科学对比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挥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

2、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明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入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教育和引导人闪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第二,要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自觉地维护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同时也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社会主义的模式凝固化,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丰富四项基本原则的时代内容;第三,要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树立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改革开放;第四,要深入进行“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教育。

1、形势政策教育

形势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形势政策教育是政治观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内容。

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形势,正确认识形势中的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局部和全局、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明确奋斗目标和任务,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长期生活在一定疆域里的人民在深刻理解祖国所代表的各种价值对人类进步所具有的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强烈而执着的爱国之情和神圣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政治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内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广大人们充分认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关系,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要反对崇洋媚外,又要反对盲目排外;要同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三)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道德是以善恶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政治、法律等必须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才具有正义性,通过道德教育,道德的调节作用就得以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广泛而普遍地发挥。道德教育虽然在性质、方向上受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但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合格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引领和提升作用。通过道德教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道德要以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道德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

1、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还要牺牲个人利益,以实现集体利益。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处理以下四种关系: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教育人们自觉地把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志愿和兴趣爱好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一旦发生矛盾就应以国家和集体为本位;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集体主义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教育人们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的土壤中,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其心理意识、行为活动的总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勤奋工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团结协作,不谋私利,为祖国、为人民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最后还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职业平等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存在分工不同。

3、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公民为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它具有共同性、群众性和继承性、简易性。

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老敬贤;要求人们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提倡新人新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向上、文明的社会风气。

4、家庭美德教育

进行家庭美德教育要提倡婚姻自由;要平等相待,互敬互谅;要教育人们孝敬父母、承担培育子女的义务;要提倡晚婚晚育,实现计划生育;要不断改善邻里关系。

(四)法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性内容

法纪教育包括法制观教育和纪律观念教育。因为:首先从政治与法律的关系看,政治规范是法规的最高层次,法律纪律是政治准则的基本保障力量,进行法纪教育是维护政治原则和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保障;其次,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法规,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只有加强法纪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使其对象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功能。第三,社会主义法纪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法纪教育可以为这些内容的实施提供制度化保障。

1、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民主是指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方式,民主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国家制度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纪教育的基本内容。

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要帮助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防止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和官僚集中制;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民主和法制的关系,决不允许任何有用超越法制范围的所谓“民主”来违背四项基本原则,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由此建立起来的法律秩序的总称。它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就是要教育人们“知法”、“守法”和“护法”

3、社会主义纪律教育

纪律是指一定社会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要求其成员所必须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调节着集体内部的相互关系,它既具有强制性又具有自觉性。

进行社会主义纪律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教育人们自觉遵守各项纪律,用各项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内容

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发挥心理潜能、增进心理成长的教育。在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的过程中,人的心理状况始终起着维持、调节和统合的作用,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纪观念的形成,都要从一定的感知、情绪等心理活动开始,都要经过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以及情绪、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心理过程的发展和推移,都要受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的影响,因而心理是政治、思想、道德、法纪等的初级形式,是德性形成的起点和前提。心理教育是通过对人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内容的实施提供赖以依靠的基础和平台。

主要包括心理现象知识教育、心理健康与调适的基本知识教育、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咨询教育等。

心理现象知识教育

通过对各种心理现象的认识,了解心理现象有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明白哪些是健康心理,哪些是不健康的心理。进行心理健康与调适的基本知识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积极客观地评价和对待自己,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正视现实,热爱生活,有很强的责任心与进取心;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心理调适基本知识教育

在认识心理现象的基础上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自我心理修养指导

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受教育者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智能训练

B、健全人格的培养

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C、人际关系指导

即指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 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D、情感教育

即教会受教育者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

E、学习心理指导

即帮助受教育者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训练受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F、智能训练

即帮助受教育者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活动等。

3、心理咨询

一般有三类咨询,一是障碍心理咨询,是对来访者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身心疾病的咨询和治疗。二是预防心理咨询,是偏重于心理保健,是对可能引起较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认知转变、情绪调节和行为抵制。三是发展心理咨询,偏重于心理开发,指导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提高学习、生活和工作水平和质量。

第2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

【专题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专 题 号】G2
【复印期号】2005年11期
【原文出处】《中国青年研究》(京)2005年07期第5~10页
【编 者 按】为了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客观真实地了解和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特点,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成了课题组于2004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上海、福建、湖南、辽宁和陕西等六省(市)20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共发放大学生问卷4000份、教师问卷100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774份和945份,回收率分别为94.35%和94.5%。报告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该报告发表于《中国青年研究》杂志2003年第7期上,现特予以转载。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高校师生普遍认同《意见》
    在调研中了解到,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出台以后,各高校都对《意见》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讨,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查表明,分别有80.0%的大学生和91.8%的教师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非常紧迫”;76.9%的大学生和83.4%的教师赞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首要工作”;71.6%的大学生和80.6%的教师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明确清晰的认识,普遍支持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战略举措。
    文件下发后,各高校虽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学习和宣传,但文件内容和主要精神尚未被广大学生所了解和掌握。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表示对《意见》内容“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占3.3%和17.8%,有52.6%的大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太了解”,而“根本不了解”的则高达26.3%。相比之下,教师对《意见》的了解情况较好,有66.2%的教师表示了解。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的了解比例比较高,分别达到75.9%和70.6%。
      2.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大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好的素质,发展较为全面,这为今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见表1。
    表1:大学生与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


    注:打分标准是1、2、3、4、5分五个级别,分数越高,表明该项指标的状况越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竞争意识分列思想政治素质指标得分的第一和第二位。同时,在“遵纪守法”、“人际关系”和“开拓创新”上得分也较高,与教师的评价比较接近。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自身和教师对大学生都在“集体观念”、“心理素质”、“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等四个方面给了最低分。
      3.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从近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大学生进行的多次调查看,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已超过16%,心理不健康或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由于就业、学习和经济上负担沉重而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10.6%和6.8%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压力来自于“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
    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友(79.8%),其次是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同龄亲属(15.8%)。而选择向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倾诉的仅分别为3.4%、3.2%和2.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校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二是大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未将某些异常表现与心理健康联系起来。三是部分大学生为社会偏见所左右,担心去看心理医生会“丢面子”或被视为精神不正常,因此宁愿忍受疾病的煎熬。
      4.高校社团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中一种自发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组织形式。调查数据显示:有59.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社团,平均每人参与的社团数为1.8个。参加跨校社团和网络社团的大学生也分别达到6.5%和14.0%,平均每人参与的跨校社团为1.76个、网络社团为1.99个。由此可见,网络结社、网络社团与网络组织已经对相当多的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最想参加的社团类型中,大学生首选是体育健身类社团(26.8%),其次是文学艺术类社团(25.4%)、志愿服务性社团(22.0%)和学术类社团(17.3%),选择思想政治类社团的有4.3%。由于思想政治类社团的建设较为滞后、指导老师缺乏、社团经费难以筹措,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较弱。2004年12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提出《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从而使高校社团工作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5.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调查中,65.1%的大学生认为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在12个选项中列第一位。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社会、课堂和受教育者紧密地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了解了国情、社情和民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增长了才干。共青团在高校开展的活动中,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社团活动、“挑战杯”活动以及“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最受大学生的欢迎。
    调查显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心理健康(50.7%),时事分析能力(35.5%),健康的生活方式(32.4%)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1.7%);而对待网络的态度(10.9%),社会实践能力(19.4%)和社会交往能力(19.6%)排在最后三位。而他们最想得到的帮助分别是:社会实践能力(50.3%)、社会交往能力(49.6%)和就业择业(46.6%)。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在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高校都认为,在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时间安排、经费保障、制度建立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6.大学生面临就业、学习和经济巨大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时,有43.1%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压力大”;以下依次为:学习压力大(39.3%)、无法确定发展方向(36.5%)、经济压力大(30.1%)。由此可见,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主要来自就业、学习和经济三个方面,而其中最突出的是就业压力。其背景是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自主择业、高校扩招等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大学生就业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使昔日的“天之骄子”不得不为求职和生存而努力拼搏。
    调查表明,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与就业问题相互关联。由于对毕业后能否就业心中无数,36.6%的大学生无法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21.4%的大学生没有学习动力,9.3%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出于未来就业的需要,学习实用技能成为大学生的首要选择。
    在大学生中,贫困生占有相当比例。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23.9%,501~1000元的占26.5%,两者相加超过了半数;1001~2000元的占28.1%,2001~3000元的占11.9%,而3000元以上的仅占9.6%。在学费来源上,完全由家庭支付的占54.7%,基本由家庭支付的占30.3%,大部分靠借贷的占10.0%,完全自筹的占3.6%。正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家境贫困,难以由家庭承担全部学费,所以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不得不在学习之余千方百计地兼职或打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3.9%的人从事过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从事多种校外经济活动的大学生则达到59.2%。在这些学生中,以从事家教和打工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7.2%和29.7%;还有3.9%的大学生充当经济中介,3.4%的大学生业余编写书籍,2.2%的大学生充当考试枪手,1.5%的大学生从事股票和证券业务。
    在此必须引起充分警觉的是大学生中的“枪手”现象。调查中已经有2.2%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做过“枪手”,实际规模肯定要大于这个比例。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着代写情书、代早锻炼、代上课签到、代写论文、甚至代考的现象;有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专业枪手一族”,“服务”范围还延伸到外校。而且,“枪手一族”已不再遮遮掩掩,他们在海报栏里张贴“广告”,在BBS里面发布信息,甚至通过一些知名网站或者手机短信等方式公布价位,而许多学生对此习以为常。“枪手”现象如果不及早予以根治和杜绝,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危害高等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
      7.高校辅导员在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方面尚需改进
    调查表明,分别有78.5%和75.4%的学生反映班级内配有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辅导员队伍中,专职占49.5%;专兼职结合占15.8%;在班主任队伍中,专职占44.9%,专任教师兼职班主任占32.2%,行政人员兼任班主任占9.8%,另外还有师兄(姐)兼职班主任占13.0%。
    调查还发现,有71.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认识自己”,认为辅导员“不认识自己”的学生只占17.0%,有11.5%的学生不能确定。在过去的一学期内,有65.0%的学生反映辅导员与其谈过话。其中,谈话次数1~2次的占46.2%、3~4次的占20.7%、5~6次的占7.7%……尽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仍分别有83.1%和84.6%的教师愿意担任专(兼)职辅导员与班主任。
    据学生反映,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定位不够准确,部分辅导员也存在威信不够(27.4%);处理事情不公正(16.4%);在入党(15.3%)和奖学金评定(10.8%)等方面欠公允等问题。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的现状
      1.多数教师高度认同中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近年来,大学教师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例如,很多教师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也有一些教师持有自由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观点。调查数据表明,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尽管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差异,但有70%以上的教师认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在大学生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更高,达到82.3%。同时有46.7%的大学生认为多党竞争和代议制民主好,比教师多出6.9个百分点。对保持社会稳定,有64.7%的教师认为“稳定压倒一切”。这表明,大多数教师认识到稳定是发展的根本保障,支持渐进式的现代化道路。大学生对此的认同度高出教师近20个百分点。
      2.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总体乐观
    为了考察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我们从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两个角度,设计了5分制评价体系。统计结果显示,公共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并无显著差异,而且大多数指标均超过了4分。
    图1: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评分
    附图
    注:A.尊重学生 B.爱岗敬业 C.诚实守信 D.公平公正 E.爱党爱国 F.敢讲真话
    教师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自评结果显示,专业课教师比公共理论课教师更“尊重学生”、“敢讲真话”;
    第二,公共理论课教师在所有指标中,除了“爱党爱国”一项,其他得分都要低于专业课教师。学生打分的统计结果就更加明显。
    第三,随着职称升高,教师自评的差异越显著。
    教师在“敢讲真话”和“公平公正”方面略显不足,在所有的指标中,得分最低。
      3.教师的价值认同、讲授内容与教材主旨存在相背离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41.6%的教师和41.8%的学生认为,公共理论课教师对教科书中的观点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认为完全相信书中观点的比例仅为17.0%和24.2%。如果教师不相信书中的观点,教师的意见必然会有所保留,既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但又不能与教科书产生冲突。这种两难状况导致公共理论课教师很难将课程讲授好,也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从另一方面来说,公共理论课教科书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教师半信半疑的原因。其主要体现在:第一,目前的公共理论课教材在解释社会现实问题时,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观点,不能灵活地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分析;有些教师则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而运用西方现代理论进行阐述,脱离中国实际。第二,公共理论课中仍保留了以往陈旧的表述方式,不合当代青年的口味。第三,大学的公共理论课与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有许多重复之处,难让大学生产生兴趣。第四,当前大学生最关注的内容如法治、时事、反腐败与社会公正等,在公共理论课中鲜有论述。而这些具体问题恰恰是最容易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的因素。
      4.公共理论课在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和教材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调查显示,有超过五成的教师认为,公共理论课教师的“学术声望”和“学生欢迎程度”比专业课教师低;在“进修机会”与“经济收入”方面,分别有40.1%和35.5%的教师认为,公共理论课教师比专业课教师差;对“评优机会”和“专业水平”的评价,公共理论课教师则分别低于专业课教师29.3个百分点和24.3个百分点。有70.3%的教师和57.1%的学生认为,师资的道德水平是影响学生接受其观点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学术水平(52.3%)。
    导致许多学生对公共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一是尽管国家制定了许多政策,但由于公共理论课与学生专业学习并无直接联系,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教师,大多认为公共理论课是“必需的多余”。68.9%的教师反映,学生对公共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比专业课低。二是公共理论课的“经费投入”、“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普遍落后于专业课。
        三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1.社会变迁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
    世纪之交和21世纪头20年将是我国社会变迁速度最快、社会结构调整幅度最大的时期。不容否认的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就其最主要的方面来说,集中反映在人们对利益关系看法的改变,以不同的形式诱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化思想。由此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泛功利化”倾向较为普遍;他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更多地采用实际利益标准而不是是非原则标准。
    同时,校园内外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大学实行收费制后,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增强,过去是“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现在是“家长送我上大学,我为家长要争气”。其次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由于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学生求学目的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目标必然多样化。另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变得比较实际。为了就业,他们热衷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在争当学生干部和入党问题上掺杂了更多的世俗因素。
      2.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强烈冲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社会思潮也不断地在我国进行传播和渗透,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既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把新钥匙,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传统的灌输式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功能因而大大降低。二是西方社会思潮冲击了共产主义道德的主导地位和传统道德的重要作用,使部分大学生道德意识模糊。三是伴随着西方社会思潮而涌进的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近年来在广大青年中流行的青少年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体现出民族主义、“左派”思潮、“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巨大影响。
      3.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互联网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浸入了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在“闲暇生活”(21.8%)、“娱乐消费”(15.9%)、“成才就业”(10.0%)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学习、休闲、娱乐和交往的方式,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信息垄断权。原来通过封锁或有意识传递某些信息,影响大学生政治态度和道德的做法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根基。
    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对我国实施“分化”、“西化”。他们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甚至雇佣网络写手,对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新闻进行炒作,欺骗网民,误导舆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4年3月对全国15所高校进行“大学生信息渠道来源”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被动接收的电子邮件中,有9.8%属于反党反政府的信息,有3.4%属于色情内容,有74.0%属于商业广告;大学生对网上批评政府的言论态度模糊。
    在大学生中,对网络星座、网络属相和网络算命持“非常相信”(2.9%)和“相信”(9.1%)态度的为12.0%;“不相信”(22.8%)和“完全不相信”(17.2%)的占40.0%;而更多的是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达到48.0%。
        四 对策与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
    从高校的普遍状态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发展的“两张皮”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全社会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良性机制也未能形成。
    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的“两张皮”问题,应当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原则,自觉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高校改革发展、学术建设和专业建设之中,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建立起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明确学科地位,加强教材建设
    随着公共理论课的设立和发展,作为其学科基础,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目前,该学科硕士点已逾百家,博士点达27家。但是,该学科作为二级学科,挂靠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包含的内容既多又杂,且与政治学其他二级学科差异较大,在政治学中难以得到认同。同时,其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名称、科研方向、师资培养、成果鉴定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公共理论课教材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但是理论体系、框架和内容仍显陈旧。未能及时有效地吸纳现代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关于全人类发展的最新理念,也没有改变以往的话语表达形式,教材中缺乏与其他理论的对比分析。
    因此,首先应尽快明确高校公共理论课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内涵,使其拥有统一的学科名称、学科发展空间和学术团队建设。其次,加强内容创新,促进公共理论课的教材建设。增加法治教育、日常道德、时评和现代公民教育等现实内容;改变现有教材的“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
      3.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调查中发现,“经常浏览”思想教育类网站的大学生仅占4.5%,“有时去看”的占36.3%。据大学生反映,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缺乏的有五项:联系实际的内容(60.7%)、有效引导(45.3%)、与网民的沟通能力(43.1%)、广泛宣传(31.2%)和思想启迪(30.9%)。这些不足构成了思想教育类网站的最大缺陷。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已有多年,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大学生看来,建立和完善宣教网站(53.5%)、培养专职网络工作者(50.2%)、规范和引导各种论坛(47.9%)、设立专门机构(44.3%)以及加强网络监控(28.7%)是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环节。
    第一,在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时,必须重点考察他们的道德品质、知识水平、网络沟通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
    第二,加强时事评论、心理咨询、在线思想交流和中华传统文化等版块的设计和建设。
    第三,坚持发表正面引导文章和批驳错误言论双管齐下的网络舆论建设方针。营造正确高效的网络舆论氛围。
      4.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联动机制
    思想教育工作要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联动的有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充分发挥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5.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时,学生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脱离大学生实际”(48.5%),二是“课程实效性差”(45.0%),三是“授课方式陈旧”(41.6%)和“教材建设滞后”(22.2%)。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要问题的看法与大学生完全一致。
    第一,坚持引导和服务的原则,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疏导和解决。要贴近、尊重、关心他们,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启发和自主教育,不断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机制。
    第二,加强形势教育,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规定:“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要经常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大学生对此表示出极大兴趣,非常拥护这一举措。要在增强教育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时代感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既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又适应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
      6.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
    每所大学都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诊所,形成心理咨询网络,每100名大学生配备一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并尽快在高校中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要以心理与环境的协同性、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个性的稳定性为原则,以适应能力、耐受能力、控制能力、知觉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和康复能力为基础指标,尽快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标评价体系,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矫正和解决。
      7.提高公共理论课教师的选拔标准,增强公共理论课的影响力
    建立公共理论课教师道德品质评价指标,选拔公共理论课教师要注重其学术水平、道德品质和知识结构,要多方面考察其能力,尤其是思想道德素养和授课沟通能力。
    强化“研究无禁区,讲授有纪律”的原则,活跃学术气氛,多安排一些知名学者的专题讲座,或邀请不同专业的教师、专家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将部分课堂教学改成专题研讨。^

第3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评《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骆郁廷

【期刊名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 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大学生自发或自觉形成的许多不同群体,这些群体有的相互交叉,有的相互包容,有的相互并列;有的群体人数多,有的群体人数少;有的群体为人所熟知,有的群体不为人熟知.不同的群体存在不同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个人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做到分类施教,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总页数】1页(92-92)

【关键词】

【作者】骆郁廷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J], 敬潇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探索——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微》 [J], 时昌桂

3.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向——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J], 佘纪国

4.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探究——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研究》 [J], 胡瑞年

5.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 [J], 陈赤华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4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容的确定

讨论:从思想政治教育容的角度分析“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根治这一教育弊病

(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容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换言之,社会发展的宏观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它们之间互动所构成的历史发展进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容的决定因素;此外,像科学技术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城市化等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容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主要讨论对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容的几个因素,因为宏观的社会因素往往也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因素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容的。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其层次化

思想政治教育容就是教育活动所要传授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这些观念、观点、规的选择和安排直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也就是说,传授这些容是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容的确定就受到目的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自身是一个系统,它是可以分解的,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层次化、系列化的过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容也有一个层次化、系列化的过程。目的的层次化以及相应的容的层次化是由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教育对象自身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阶段性主要是从纵向上讲,由于受到教育对象发展水平和社会实践围的制约,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现随着年龄而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实施的教育容就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而又相互衔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朱熹说过:“小心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所学之事之所以”,“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这里涉及到道德教育的序列化问题。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思想政治教育容的安排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于是就出现了“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现象。

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是说教育对象总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与阶段性针对教育对象的在特征不同,层次性主要是从外在特征而言的。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进行教育的具体目的便有所不同,相应的教育容也应有所不区别和侧重。

2、对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理念及规可教性的理解

这种理解与思想政治教育容的性质、难度和容量的确有密切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毫无疑问有认知性的教育成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形式中的“教授的存在是合理的、必要的。但也存在大量的非认识性的思想、政治、道德知识,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智慧,来自于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能在将受教育者个体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道德实践的策略传授,离开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在具体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容时,就必须考虑哪些容可以“教授”的或认知学习的方式进行传授,哪些容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去解决。

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过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认识教育的做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容中逻辑推演和论证成为容的重点。在继续坚持必要的认知教育的做法的同时,安排受教育者更多的思想道德情感体验和政治、道德策略学习的容,应该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容的一个重点。现在特别强调通过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建设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教育载体都注重受教育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容并履行相应的思想道德义务。显然,人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在承担责任中形成责任感,在诚信的生活中才能形成诚信的品质。

3、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观,过程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容的处理方式或呈现形式上。如果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解为向受教育者灌输某种观念、观点、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可能就表现为一种教条或教条的呈现方式;而如果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解为受教育者在教育者在思想道德价值引导下的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就只是一种思想道德价值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待操作和开发的价值学习的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实际上就是思想道德价值引导的容,价值引导不能离开教育对象的主体建构的可能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容的选择和实施都不能不从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实际、心理特点等前提出发。

4、偶发因素

除了一些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容以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制约着教育容的安排。一种是群体性的,如: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大批工人下岗,工人因为生活无着落,到政府静坐,对他们除了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外,就应选择相应的教育容。另一种情况是个体性的,如:因为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及一些意外事件等所导致的思想情绪的激烈变化,这就需要对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由于偶发事件本身具有不可控的性质,这一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只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

(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容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实施教育容时,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使教育容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整体性原则是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以及教育对象思想的复杂性所要求的。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必须广泛地适合对所有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必须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协助作用的有机整体。同时,教育对象的思想往往是复杂多变,任何一个教育要素都不能教育对象思想的全部,都难以解决复杂的思想问题。要很好地解决复杂的思想问题,全面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运用多种容要素,发挥“合力”作用,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必须以整体的形态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容的整体性是由各个局部要素组成的,但并不等于这些要素的机械相加。各个要素通过合理的排列组合方式,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这些要素本身功能的机械相加的总和。换言之,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整体功能的不是组成系统的具体要素,而是系统的结构,即系统部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结构越合理,容系统产生的效益越大,整体功能就越优化。因此,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容不仅要着眼于哪些要素是符合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教育容要素结构合理。只有这样教育容才能较好地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发挥最大的作用。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在确定实施教育容时,必须充分注意教育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可以分两层来看:

第一层,是要注意教育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关联系和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各环境因素进行着不断的交换。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正是通过与其所处的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在多方面,如容要素既要受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制约,又受社会性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容还受到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必须与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相协调,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明确的针对性;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者来实施;教育容的实施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等。只有注意使教育容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联系、协同作用,才能将其有效地传授给受教育者,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第二层,是要注意教育容系统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如果说容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外部条件,那么,容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则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部根据。在容系统中,没有绝对孤立的“纯粹”要素,一切要素都互为中介,通过协同配合而连成一体。

相关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处理好容系统与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关系,而且要从容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去探求容整体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要注意多方面要素的互相衔接、合理组合,确定每项容所占的地位以及要素间发生相互配合的具体形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容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功能。

3、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时,要注意到它的层次性;在进行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容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要素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容体系,同时它们又各自由一些具体要素组成;这些具体要素有的又包括更小的要素。这种体现容及其要素的领属关系、从属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的层次性。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的层次,对于发挥容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中,每个层次的要素都有从系统中分解出来的目标。即使是同一层次的要素之间的功能联系,通过权衡来确定每个要素应担负的使命。让高层次的容要素适应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高层次的思想问题;让中间层次的容要素适应中间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中间层次的思想问题;让低层次的容要素适应低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低层次的思想问题。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收到更好看效果。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的层次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的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计划起来,使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有所提高。例如,对先进分子应以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主,对于一般群众应以共同理想教育为主,对于不热爱本职工作的人,应以职业理想教育为主,对于悲观厌世的人则应以生活理想教育为主。这样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教育容上的表现,就是教育容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运动,掌握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从实际出发,使思想政治教育容的层次与教育对象的层次保持动态的联系。

4、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容和每一项容的实施,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容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本身都有明确的目的。在容系统中,不允许存在没有明确目的的要素,如果渗入某些没有明确目的的要素,系统就会产生耗,降低可靠性,影响育人目标的实现。容系统各组成要素都有自己明确的目的,不等于容系统有多个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容系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全面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各要素的目标都是这个目的的展开或具体体现,都必须与这个目的相一致。

目的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正确把握教育容系统的目标,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一致;同时又要善于把容系统的目的分解到各个要素上去,使每个要素的目标都能与具体的工作、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容系统的目标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从而使教育对象逐步实现各个层次的目标,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总目标。

重点要素原则

重点要素原则是指在确定教育容时,把作用相对较大的要素放在主要位置上,把作用相对较小的要素放在次要位置上,从而突出重点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容系统的要素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因此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没的,必须善于突出重点要素。

确定重点要素的方法有:第一,要依据社会历史条件来确定。社会历史条件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会发生变化,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就应有所不同。第二,要依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来确定。由于各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各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容的重点就有所区别。第三,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状况来确定。第四,要依据某个时期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倾向来确定。在一定时期,针对普遍性的思想问题就应该是重点,只有围绕着解决思想问题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容,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达到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总之,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容,必须经过综合论证,既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差别,又要考虑同其他相关要素相协调;既能使重点要素的选择合情合理,兼顾全局,又能使整个容系统发挥出最好的社会效益。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容

思想政治教育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受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容的确定既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为客观依据,又要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为现实依据。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规定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容是多方面的、广泛的。这些多方面容按照特定的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容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容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理论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现在一般认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

(一)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容

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它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三观”,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价值理念支撑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

1、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观点,它是人们对世界的本质、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生存价值等一系列基本观点的总和。世界观决定了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本质问题探索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因此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A、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想问题办事情能从客观存在出发,采取实事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迷信、不盲从;能注意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防止绝对化和片面化;能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

进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放的实践中,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自觉坚持实事的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践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确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要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这一根本原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和斗争,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永远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2、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主要解决“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等问题。人生观具有历史性。共产主义人生观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的最高目的的人生观,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人生观。一方面它是人生发展道路和方向的指针,决定着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指导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巨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它是人们道德品质修养的思想基础,决定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倾向,制约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人生观教育主要包括人生理想教育、人生目的教育、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教育等到容。

A、人生理想教育

人生理想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引导人们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帮助人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要注意层次性,要把共产主义理想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激励人们胸怀远想、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要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为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要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人们从现实出发,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积极创造条件。

B、人生目的教育

人生目的教育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引导人们明确人生目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具体来说,就是要教育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个人服从集体、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思想行为准则,划清个人利益与自私自利的界限,自觉抵制和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敢于同一切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言行作斗争;要引导人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甘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走群众路线。

C、人生价值教育

人生价值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为社会尽责,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包括:第一是进行人生价值目标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目标,坚持责任和权利、义务和权利的统一。第二是人生价值评价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第三是人生社会责任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热切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之中,对社会和人民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D、人生态度教育

人生态度是人们对人生问题所持有的较为稳定的评价和倾向,它由认识、情感和倾向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进行人生态度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选择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正确人生道路,把正确的人生观念转化为积极的人生实践。教育和引导人们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去对待人生,始终保持坚定的生活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志,经得起苦乐、成败、荣辱以至生死的考验,自觉地在艰苦奋斗中磨炼自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调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情况与效果

(二)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容

政治观是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关系和政治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政治观是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看法。政治教育是起导向作用的容,从根本上决定和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其它思想政治教育容起指导和支配作用;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包括:

1、基本国情教育

基本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基本国情教育包括自然国情教育、历史国情教育、现实国情教育和比较国情教育等方面。基本国情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在政治观教育的容体系中,基本国情处于基础层次,党的基本路线则属于深层次的教育容。

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引导人们认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引导人们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还要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科学对比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挥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

2、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明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入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教育和引导人闪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第二,要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自觉地维护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同时也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社会主义的模式凝固化,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丰富四项基本原则的时代容;第三,要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树立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改革开放;第四,要深入进行“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教育。

1、形势政策教育

形势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形势政策教育是政治观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容。

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形势,正确认识形势中的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局部和全局、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明确奋斗目标和任务,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长期生活在一定疆域里的人民在深刻理解祖国所代表的各种价值对人类进步所具有的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强烈而执着的爱国之情和神圣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政治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广大人们充分认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关系,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要反对崇洋媚外,又要反对盲目排外;要同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三)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容

道德是以善恶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和心信念来实现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规体系,政治、法律等必须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才具有正义性,通过道德教育,道德的调节作用就得以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广泛而普遍地发挥。道德教育虽然在性质、方向上受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但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合格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引领和提升作用。通过道德教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道德要以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道德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

1、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要: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还要牺牲个人利益,以实现集体利益。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处理以下四种关系: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教育人们自觉地把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志愿和兴趣爱好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一旦发生矛盾就应以国家和集体为本位;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集体主义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教育人们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的土壤中,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及其心理意识、行为活动的总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勤奋工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团结协作,不谋私利,为祖国、为人民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最后还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职业平等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存在分工不同。

3、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公民为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共同遵循的道德规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它具有共同性、群众性和继承性、简易性。

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老敬贤;要求人们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提倡新人新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向上、文明的社会风气。

4、家庭美德教育

进行家庭美德教育要提倡婚姻自由;要平等相待,互敬互谅;要教育人们孝敬父母、承担培育子女的义务;要提倡晚婚晚育,实现计划生育;要不断改善邻里关系。

(四)法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性容

法纪教育包括法制观教育和纪律观念教育。因为:首先从政治与法律的关系看,政治规是法规的最高层次,法律纪律是政治准则的基本保障力量,进行法纪教育是维护政治原则和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保障;其次,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法规,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只有加强法纪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使其对象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功能。第三,社会主义法纪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容,加强法纪教育可以为这些容的实施提供制度化保障。

1、社会主义教育

是指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方式,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国家制度问题。社会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法纪教育的基本容。

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帮助人们认清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区别,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

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与集中的关系,防止无政府主义和极端化和官僚集中制;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法制的关系,决不允许任何有用超越法制围的所谓“”来违背四项基本原则,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由此建立起来的法律秩序的总称。它的基本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必究”。

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就是要教育人们“知法”、“守法”和“护法”

3、社会主义纪律教育

纪律是指一定社会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要求其成员所必须遵守的一种行为规。它调节着集体部的相互关系,它既具有强制性又具有自觉性。

进行社会主义纪律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教育人们自觉遵守各项纪律,用各项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容

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发挥心理潜能、增进心理成长的教育。在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的过程中,人的心理状况始终起着维持、调节和统合的作用,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纪观念的形成,都要从一定的感知、情绪等心理活动开始,都要经过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以及情绪、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心理过程的发展和推移,都要受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的影响,因而心理是政治、思想、道德、法纪等的初级形式,是德性形成的起点和前提。心理教育是通过对人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容的实施提供赖以依靠的基础和平台。

主要包括心理现象知识教育、心理健康与调适的基本知识教育、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咨询教育等。

心理现象知识教育

通过对各种心理现象的认识,了解心理现象有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明白哪些是健康心理,哪些是不健康的心理。进行心理健康与调适的基本知识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积极客观地评价和对待自己,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正视现实,热爱生活,有很强的责任心与进取心;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心理调适基本知识教育

在认识心理现象的基础上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自我心理修养指导

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受教育者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智能训练

B、健全人格的培养

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C、人际关系指导

即指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 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D、情感教育

即教会受教育者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

E、学习心理指导

即帮助受教育者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训练受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F、智能训练

即帮助受教育者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活动等。

3、心理咨询

一般有三类咨询,一是障碍心理咨询,是对来访者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身心疾病的咨询和治疗。二是预防心理咨询,是偏重于心理保健,是对可能引起较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认知转变、情绪调节和行为抵制。三是发展心理咨询,偏重于心理开发,指导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提高学习、生活和工作水平和质量。

第5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地理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2011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要求,我系的德育工作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任务和要求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是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基本观念: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的需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 “ 两课建设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具有“培养信仰、提升道德、指引理想”的“立德立言”的教化功能,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对“两课”教学工作的领导和规划,整合“两课”师资,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学管理,着力解决“两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努力作到“三个结合”:将理论讲述与研读原著相结合;将人类共有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与“两课”教学相结合;将“两课”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全系应切实提高对“两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对“两课”教学单位给予特别重视,在职称评定、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采取支持性、倾斜性政策,真正克服“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

2、更新师德建设理念,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必须把师德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教师的人格力量、自立意识和奉献精神,是教书育人的思想和道德基础。加强师德建设,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求教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全体教师要不断强化师表意识和育人意识。二是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相关教育。三是要求教师明确其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制订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师德监督、考评机制。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审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五是组织由系领导、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等参加的师德监督检查小组,设立 “ 师德建设 ” 信箱,使 “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 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

3、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在短时期内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教育计划,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增长点。优化育人环境,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层次、高品位、高格调,结合我系教学精神,培育开办一批水平高、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文化品牌栏目;大力加强系风学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教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重视网络教育,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互联网的发展,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的同时,也使网络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和争夺大学生的前沿阵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方面。要全面加强我系校园网建设,狠抓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优化学校网络系统,各位教师要设立自己的工作网站,开辟网上信箱等,以德育知识传播、道德品质教育、心理教育咨询、思想问题答疑、学术文化建设、服务广大学生为主要内容,实现网上互动,注重引导,加强监督,趋利避害,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4、依靠党团、学生组织,强化自我教育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对大学生党员加强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支持共青团组织独立开展活动,我系各级团组织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学生会、社团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共青团指导下,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管理、服务和约束的作用。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同时高度重视在大学生社团、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大学生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实际问题,致力于服务学生的成才与发展

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野,加强机构建设,配备专职人员,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通心理咨询网站,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着重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加强指导,以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当前要着重加强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建立 全覆盖的帮困助学育人机制, 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将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思政教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引导毕业生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积极组织发动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工作,投身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去。同时,建立学生诚信系统,以诚信数据为载体,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学生个人信用信息库和奖优罚劣的信用机制,引导学生走上社会后“诚信工作、诚信做人”。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和约束人,而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结合起来;全系所有教职员工,要把着眼点放在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服务上来、落实到学生的成才上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服务学生需求,砥砺学生意志,激励学生理想,塑造学生灵魂,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塑造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体系

1、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系领导党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两支队伍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要抓好“两课”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速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职教师,使“两课”教学逐步转向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发展轨道,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教师队伍。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高进、明责、严管、优出”的原则,严格规范辅导员的选聘、任用、管理、教育、培养和发展六大环节。制定辅导员选留、引进实施办法,改善我系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使辅导员队伍逐渐年轻化,学历层次不断提升,队伍充满生机活力。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工作考评制度,并实行按考核成绩末位淘汰的机制,实行按需设岗、绩能优先、优胜劣汰的岗位聘任制度。对于新任辅导员,学校统一组织岗前培训,使其具备必须的理论、业务知识和指挥技能,并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为新辅导员配备导师,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学校拨出专款鼓励辅导员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探索,提高思想教育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及理论业务水平。同时学校帮助每位辅导员进行分析与定位,确立自身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等三个方面 3--5年的发展轨迹,使他们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协调学校目标与个人目标,确保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全系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各个方面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政领导要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学校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系目前和发展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规划,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建立全员育人环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科学的领导体制、完善的工作机制、全员育人意识和系统教育工程,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不能仅靠统一认识和提高认识,要靠机制来保证,形成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全员育人机制。全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过理论教育、党团组织生活、校园文化活动和日常教育的工作实践全方位实施,整合各方资源,明确职责和任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多角度育人模式,进一步健全全员育人的考核机制和相关制度,形成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地理系

2011年9月1日

推荐访问: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